近代基督教来华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曾经留下大批文字资料,包括档案、文书、报刊、书籍等。这些文献资料不仅内含宗教内容,也大量涉及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就有不可限量的重要价值。
创作梳理这些文字材料的文字事工到底是如果兴起和发展的呢?
《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研究的便是近代基督教在中国华西地区的文字出版活动、特点以及其社会影响,涉及的区域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其重点在于通过考察基督新教在华西地区开展文字事工的目的、兴起和发展,出版机构的建立与运作、出版物的内容和发行模式,从而对华西地区新教出版活动的特点、问题和意义做出分析和评价,并为现在中国出版界和基督教界提供一个历史借鉴。
本书是第一部试图全面论述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的著作,希望通过对华西地区基督教文字事工的梳理,更好的帮助对西南区域史、华西基督教史和中国出版史的深入研究。
本书将华西基督教文字事工按照其发展特点分为了三个时期,分别是初步兴起时期(1877-1911)、平稳发展时期(1912-1936)和急剧盛衰时期(1937-1949)。
本书一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以时间顺序为主,以1912年和1937年为节点,将华西基督教文字事工划分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详细阐述每一阶段文字事工的情况和特点;下篇重点讨论的是华西基督教文字事工的地域特征、运作方式、问题和影响。
书籍搜罗了海内外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地方文史部分的原始文献资料,史料基础较为夯实,所使用的史料包括《教务杂志》、《中华基督教年鉴》、《差会年鉴》、《中华归主》等重要基督教史料。其中还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比如《华西教会新闻》是研究近代华西基督教史和地方社会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可以与《教育杂志》相提并论。
中华读书报评价其为“华西基督教文献资料的开拓之作”,其一大特点是“注重揭示华西基督教文字事工的地域性特征”。在近代,多数少数民族都是缺少文字的,而传教士在各地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顺利研究书苗文、傈僳文、景颇文、佤文、拉祜文、彝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本书还介绍了抗战期间基督教文字事工的发展情况。虽然抗战期间,华西基督教文字事工在规模上远不如抗战以前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地区,但由于战争摧毁了之前的文字事工格局,使得成都成为了抗战期间名副其实的基督教出版的中心城市,而华西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基督教文字事工的发达地区。
本书客观论述了华西基督教文字事工的不足和问题,及其对华西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深远。从客观效果来说,华西基督教文字事工为西方文化在华西地区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
本书作者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的陈建明教授,是近代中国基督教出版史研究的领军人物,致力于近代基督教会所遗留的文献资料的研究、整理、介绍、编目和编撰等基础性工作。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